九寨沟7.0级地震人员死亡原因初步调查与工程对策(来自"学术小镇")特别说明:本文全部内容来自于我们课题组的许镇博士的公众号”学术小镇“( 九寨沟7.0级地震人员死亡原因初步调查与工程对策),由于许博士刚刚学习使用公众号,还没有设定文章的原创保护,所以希望大家转载的时候注意尊重许镇博士的原创版权。欢迎大家密切关注许镇博士的公众号”学术小镇“。 2017年8 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 级地震,截止到8月9 日13时,经初步核查,地震已致19 人遇难(其中游客8人,本地群众2 人,身份不明9人),收治伤员247 人(含1名法国籍、1 名加拿大籍)。(源自人民日报公众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九寨沟地区目前建筑设防烈度以7 度和8度为主。根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快速评估报告来看,九寨沟县主要烈度是6 到7度。因此,城市设防建筑处于设防烈度范围内,处于中震水平,倒塌概率极低。目前,尚未发现城市设防建筑倒塌的 相关报道。这说明我国土木工程人员有能力实现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 但是,既然建筑不倒塌,为什么还会有19 人遇难呢? 北京科技大学许镇老师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对四川九寨沟人员死亡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目前可查到遇难者具体信息11 人,明确死因者10人,如下表所示:
围墙、填充墙等均属于非结构构件。目前来看,非结构构件破坏造成死亡5 人,巨石造成死亡4人,地震引起心梗1 人,不用原因1人。由此可见,非结构构件破坏是造成此次地震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以造成死亡最严重的九寨天堂洲际酒店来看,酒店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保持完整,但是,不规则石块砌筑的填充墙破坏十分严重。从新华社的图片来看,这种填充墙整体性很差,在地震下松散脱落,形成次生坠物灾害,造成了3 人死亡。 既然非结构构件破坏对人员的危害如此严重,作为土木工程人员应该如果做才能避免地震非结构坠物危害呢? 北京科技大学许镇副教授与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共同提出了针对建筑外围非结构构件坠物破坏分析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al Hazards》上。 ( Xu Zhen, Lu Xinzheng, Guan Hong, et al. Simulation of earthquake-inducedhazards of falling exterior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emergency shelter design. Natural Hazards, 2016, 80:935-950.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69-015-2005-2 ) (参见我们之前的公众号文章:如何减轻建筑外围护结构脱落地震次生灾害?
) 我们提出了一套区域建筑群地震作用下非结构坠物危害的分析方法。通过IDA 方法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通过多自由度剪切层模型分析建筑群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并建议了外围非结构构件破坏准则。从而模拟了地震作用下的非结构构件坠物分布。以某一高层住宅小区为例,给出50 年设计周期内不同坠物分布的概率水平,据此建议了紧急避难场所的适合区域。
此次死亡原因调查和工程对策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每一次地震都会造成血的教训,作为防灾减灾的科研工作者,应该认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下次地震我们能让伤亡更小、损失更小,加油! —————————————————————————————— 如果您对防灾减灾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学术小镇”公众号,一起探索防灾减灾前沿领域。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即可,或搜索公众号“学术小镇”。 相关内容 微信扫一扫 |